吴道锷
武夷记事:人与青山两不负
吴道锷专业号 | 2023-12-4

武夷记事:人与青山两不负

闽东日报记者 吴道锷 周邦在 李婧 文/图

11月14日上午9时20分,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向文丽正向一批游客介绍着武夷岩茶。

2017年,一次偶然的武夷山之旅,让向文丽喜欢上了这座小城。“我喜欢武夷的绿水青山,喜欢‘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2023年3月,向文丽辞去了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站的工作,来到武夷山的一家茶业公司。1995年出生的向文丽是四川南充人,“年轻吧,喜欢就选择。”

元末明初诗人蓝仁在写给朋友的诗中盛赞家乡美景:“武夷山水天下无,层峦叠嶂皆画图”。

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以这种身份跻身《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只有武夷山、泰山、黄山和峨眉山-乐山大佛4项。

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名单公布,分别为武夷山、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武夷山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武夷山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从“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一座城市的绿色发展理念到一个国家的绿色发展理念,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绿水青山里,蕴藏着一座座造福人民、泽被子孙的宝库。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首站就来到武夷山市,又一次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

世界生物之窗

淳熙十年(1183),朱熹建在武夷山中的武夷精舍落成,南宋著名史学家袁枢赋诗《茶灶》致贺:“摘茗蜕仙岩,汲水潜虬穴。旋然石上灶,轻泛瓯中雪。清风已生腋,芳味犹在舌。何时棹孤舟,来此分余啜。”6年前,赴京途中与朱熹同游武夷的记忆再现眼前。

1616年2月21日,初次入闽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武夷山,在此流连3日。

1984年11月,诗人刘白羽游武夷山后写下了“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的动人诗句。

武夷山不仅千百年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她更是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伊甸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6.7%,拥有210.7平方公里原生性森林植被,保存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被中外生物学家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武夷山保存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武夷山保存着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280平方公里,跨越福建省、江西省,是我国唯一一个既加入世界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设立实现了福建和江西区域武夷山生态系统整体保护。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植物种类繁多,是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不断有新物种被发现。

武夷山是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

武夷山是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

每一个新物种发现的背后都有着有趣的故事。2020年8月底的一个深夜,武夷山国家公园麻粟村,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延庆一行看见了这样一幕:一只“竹叶青”正要捕食一只林蛙。对于两栖爬行动物极其熟悉的他发现了这只林蛙的不同,吴延庆在“竹叶青”的口中救下了它。在进行一系列实验比对后,正式确认这只林蛙为新物种,取名为武夷林蛙。

2021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马方舟在武夷山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时候发现了阳彩臂金龟,这是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方舟认为:“这说明武夷山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地提升”。

武夷山生物多样性富集,共记录高等植物286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1种。记录野生动物760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9种;鸟类391种、蛇类66种、昆虫6913种、两栖类46种,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保护自然生态的原真性与完整性,武夷山国家公园依托卫星遥感、视频监控、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园区水文、大气、土壤、动植物等各类资源变化,为科学保护管理各类资源提供依据。国家公园划分为89个网格管理,强化了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监管。

据介绍,为进一步摸清生物资源本底,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分别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启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单位及多所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参与了为期将近4年的调查。

武夷山国家公园区位示意图。

武夷山国家公园区位示意图。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累计发现并发布29个新物种,中华穿山甲、黑麂等濒危动物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地表水、大气各项指标均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处于“非常清新”水平。

千载儒释道 万古山水茶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诗人朱熹的名句。不过,诗人朱熹影响远不及哲人朱子。

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在历史长河中也曾经历低谷,直到南宋朱熹才真正完成儒家的复兴。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指出,朱子理学以儒家为根本,吸收道、佛思想营养,集中国文化之大成,构建了以“理”为核心,涵盖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的新儒家学术思想体系。

在国内,有人推20世纪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学的人有两位,称“南蔡北钱”,即北边是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钱钟书,南边是当代著名思想史家、文化史家蔡尚思。蔡尚思评价:“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朱熹塑像。

朱熹塑像。

朱熹1130年生于尤溪,14岁时受父亲遗命同母亲来到武夷山五夫里(今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镇)居住,在此求学、成家、讲学、著述,“琴书五十载”。绝大部分时间在闽,他所创立的理学被称为“闽学”,福建也因此得名“海滨邹鲁”,成为仅次于孔孟之乡的儒学重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灵感宝库。”“大话熹游”创始人雷希颖说。“大话熹游”项目打造了60余款涵盖茶、酒、竹、瓷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卡通朱子”是南平公共品牌“武夷山水”的形象代言人,并在2023年3月被确立为南平市城市文化IP。

九曲溪与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形成了巧夺天工的天然山水园林。九曲溪两岸至今遗留有“架壑船棺”和虹桥板18处、书院遗址35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保存着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不仅如此,武夷山还是世界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中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流程。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流程。

武夷山除了是三教名山外,武夷岩茶更是以“岩骨花香”的独特气质在茶叶品类中独树一帜。

武夷茶,历史悠久。

唐朝元和年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最早的文字记载。

宋代中国饮茶风气盛行,各地产茶不下百种,仅贡茶就几十种。此时的武夷茶也是北苑贡茶的一部分,运往建州进贡。

元代,武夷茶正式成为贡茶。元大德六年(1302),朝廷为了监制贡茶,特地在武夷山的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武夷茶大量进贡,长达255年。

清代是武夷岩茶全面发展时期,武夷茶区不仅生产武夷岩茶、红茶、绿茶,而且还有许多的名枞。

武夷山是万里茶道的起点城市。清康熙初年,邹茂章一家从江西南丰迁至崇安(今武夷山市)下梅村,自此开始种茶、制茶及贩茶。1718年,常姓晋商来到武夷山与邹茂章合作,将武夷山茶运往蒙古及俄罗斯,贯通了南起武夷山、北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长达1.3万公里的贸易通道被称作“万里茶道”。

2006年5月20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11月29日,包括了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1月13日下午,在幔亭岩茶研究所,武夷岩茶非遗传承人刘宝顺谈到岩茶工艺的传承:以不变应万变。“不变”指的是保护好武夷山的生态环境,保持岩茶的生长环境不变;以武夷山原生的品种为主不变;制作工艺不变。今人只需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让它更完美就可以了。“武夷岩茶是武夷山给予数万家庭的珍贵礼物,是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刘宝顺说,“我们一代代有责任将它传承好。”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技艺。这种技艺源于唐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此后,这种清水画丹青的古法技艺在清代几乎消失。

1984年,在福建农学院就读的章志峰在查阅论文资料时突然看到了茶百戏的记载,自此对��种古法技艺痴迷不已。20多年来,他为重现茶百戏,查史料、访名师,甚至两渡日本研学茶道,终于在2009年使这个古法技艺再度重现。

2017年,茶百戏被列为福建省非遗项目,章志峰是唯一传承人。如今,章志峰创办的武夷山市中华茶百戏研究院,已培养了上千名国内外学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起笔”绿水青山,“落墨”民生福祉,让青山绿水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幸福增长点”,武夷山绘制着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画卷。

“先坐下来喝杯我自家产的岩茶。”11月12日下午3时,南源岭村“山里食舍民宿”主人黄琴正招呼着走进店里的客人。南源岭村曾位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黄琴说:“在嫁到南源岭之前,当时这里还很穷,丈夫徐旺兴还去广东打工。”2016年,夫妇俩合计着将三层旧房子拆了,改建为12间民宿的“山里食舍民宿”,同时经营着自家产的茶叶。“就凭着10万元开始盖房,总共投入了200万元左右。”黄琴笑着说,“民宿与茶都经营得不错,现在借的钱都还清了。”

南源岭村生态搬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至2021年,246户938位村民全部搬离了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

村党支部书记吴文英介绍,由于距离国家公园南入口只有1.5公里,村民开办民宿180家、餐饮31家,年接待游客达到26万人,间接带动600余人就业,让“搬得出、留得住、发展好”的承诺成为村民“口袋里的实惠”。

2021年10月,为更好地统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防止国家公园孤岛化,南平市划定4252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环带”建设以国家公园协调保护环,崇阳溪、富屯溪、麻阳溪山水人文保护带的“一环三带”为核心,协调联动周边地区保护发展。

2022年,武夷山旅游总收入118.68亿元。

“印象大红袍”演出画面。

“印象大红袍”演出画面。

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在世界上第一部《茶经》中书写到茶与土的关系:“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的独特生态造就了武夷茶与生俱来的优质基因。

茶,是武夷山连接世界的载体,千百年来,武夷山市凭借着一片小小的叶子与世界对话,精彩演绎了“人与青山两不负”的生动实践。

“你对大自然好,大自然也会回馈你的。”在2023年9月1日央视播出的《2023开学第一课》中,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廖红对学生们说。

2015年,作为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廖红以武夷山为基地,开始探索创建生态茶园之路。

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是廖红团队的科研基地之一,如今已经成为“三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行区样板地,茶叶收购价提高三成左右。8年来,廖红所带领的科技特派员团队为生态茶园示范区茶叶制优率提高30%左右,水体磷污染减幅超过60%,建起了累计面积超万亩、带动面积超10万亩生态茶园示范点建设。

“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这是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福建时对武夷山的深情叮嘱。

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武夷山以一片青叶,迈向金山银山。

武夷山市共有茶园14.8万亩,26万人中涉茶人员达12万人。2022年,武夷山市干毛茶产量2.38万吨,产值超26亿元。在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中,武夷岩茶位居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区)前100榜单第3位,“武夷岩茶”品牌价值从2016年的627.13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730.13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夷山用心演绎着人与青山两不负的生动故事。2022年,武夷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0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4元,增长8%。

作者简介
head
作者: 射天狼
文章分类
手机文集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